行业资讯 / Industry Information

Mar 18 , 2024

上海首张“预制菜”生产许可证颁发 规范化提速有助于行业发展

  2月6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为企业颁发了上海市首张包含预制菜的食品生产许可证。

预制菜行业规范化进程提速

  预制菜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后于80年代逐渐在日本、加拿大及部分欧洲国家兴起。国内预制菜起步较晚,大约到2000年左右才出现以生产半成品菜为主的预制菜企业。

  近年来,预制菜风头正盛,相关行业规范也陆续出台。

  据了解,为规范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工作,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1月出台《上海市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方案》,2月1日起正式施行。方案明确了上海市范围内8大类23小类食品纳入预制菜范围,确认了速冻、冷冻、冷藏、常温预制菜的相应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及审查依据。

  据悉,6号颁证当天,清美集团旗下上海天信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卫军对媒体指出,以前生产鱼香肉丝预制菜,肉丝、素菜、调料包需要分别取得相应的生产许可证。现在只需要这一张证,就可以生产了。

  业界观点认为,该方案不仅规范、便利了预制菜企业的生产经营,也提升了预制菜新品落地速度,同时还加速了行业规范的进程,让行业能够更高质量的发展,企业也能拥抱更多的新契机。

  行业的有序发展离不开规范的标准行业。除了上海之外,多地也纷纷出台政策,将制菜作为经济抓手之一。2022年以来,广东、四川、浙江、上海、江苏等多个省市出台预制菜相关产业的政策指导文件和相关标准,涉及原料、加工、配送、包装、专业术语等多个方面。

  去年7月28日,中国饭店协会制定的《预制菜产品分类及评价》《预制菜生产质量管理技术规范》两项团体标准正式实施,这两项团体标准为预制菜的品质分级及生产质量管理提供了标准指引,并对生产企业的产品追溯与召回作出了明确规定。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认为,对于新兴且快速发展的行业,更需尽快有相应市场规范、标准出台,对产业、企业以及市场竞争行为进行规范。

预制菜呈现出不同趋势

  预制菜满足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需求,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美团买菜平台数据显示,该平台预制菜相关商品2022年销量同比增长约400%。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五年(2021-2025)工作规划》,目前国内预制菜渗透率只有10%-15%,预计在2030年将增至15%-20%,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而美国、日本预制菜渗透率已达60%以上,中国预制菜市场还有较大的扩容空间。

  尽管行业如火如荼,但预制菜赛道还未跑出巨头企业。汇添富基金经理胡昕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预制菜是一个空间比较大的行业。但是落实到投资上,这个行业目前还是比较难形成较强的竞争壁垒。”他认为,在B端,预制菜的商业模式还比较差,很难树立品牌。在C端,目前也没有品牌做出差异化的新制。

  不过,从投资层面来看,预制菜正在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转变。根据红餐产业研究院的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年预制菜领域共发生了31起融资项目,而2021年预制菜领域则有32起融资项目。融资数量上,近两年基本持平。

  由此可见,在2022年资本市场仍然保持着对预制菜赛道的浓厚兴趣,但值得留意的是,2022年在该领域获得百万级别融资的项目增多,相较而言亿元级融资减少。

  此外,据预制菜洞察观点,过去一年资本投资偏好的预制菜相关企业主要有以下三类,首先,更青睐于面向C端用户的品牌。其次,定位清晰的新锐品牌也颇受青睐。再次,预制菜产品加工类企业以及专注于预制菜食材供应链类的企业也是被关注的对象之一。

  当然,预制菜赛道仍旧存在不少问题。中消协曾发布报告提出,预制菜因产品品质及应用场景存在侵权隐患。消费者的担忧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能否得到保障,二是自己购买的预制菜是否安全、健康、营养。

  凭借省时省力和高性价比优势,预制菜从餐厅后厨走向百姓餐桌。但行业火爆的同时,关于食材不新鲜、口味欠佳、质量等问题也层出不穷。在近些年,低价预制菜不在少数,不少平台上都存在着几块、十几块的预制菜,甚至有人将之称之为“猪狗食”。

  高纲咨询研究总监高海平指出,预制菜的一个卖点的确是价格有竞争优势,但低价也不应该是其必然发展趋势。假如品牌做的好,价格高一些也是会被消费者接受的。过分追求低价,是饮鸩止渴的,为未来行业出现大的危机和衰退埋下了定时炸弹。

  他还表示,目前的预制菜偏重于中餐。未来,国外会有大量的人员或旅游或上学或工作来到中国,国外菜肴在中国市场上会有所发展,其预制菜的比例会持上升态势。

上一篇

宜昌建好全过程追溯信息链,更好地服务于民

下一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构建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形成可追溯链条

访问人数: